欢迎光临每日经济西藏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【教育聚焦】“铁饭碗”碎了,老师实行末位淘汰制?七句最坑老师的教育名言

因为专注所以专业

优质内容值得传播

推荐转发评论留言

欢迎标注来源转载

近期,

有网友发文称,

所在学校将正式实行

末位淘汰制!

教师在学校考核成绩

连续两学年倒数前三的,

将末位淘汰


此文一发,

掀起了大众的激烈讨论

Arguments

反 对

从教学质量来看

有网友从学生的角度对此呈反对意见。他们认为,末位淘汰制流动性过大,尤其对于小学6年来说,学生可能还不适应就要经常换老师;而且不利于教师合作,新老师成长速度很慢。

这样的话,小学6年,岂不是孩子还没适应就又要换新老师??

而且很多教师就会想方设法走关系进修,然后进修回来对同事只字不提。

不会再有老教师愿意带徒弟。一旦末位淘汰,教师行业老带新会比企业老带新还乱套。

从淘汰机制来看

从该校已经实行的淘汰机制来看,有很多加分项在于奖项、外派等。

有些网友表示,这将分散老师的精力,而最终被淘汰的可能就是专注于教学,不搞其他事情的教师,这并不公平。



Arguments

赞 同

从教学现状来看

也有网友从变革的角度对此表示赞同他们认为,目前教师群体过剩,末位淘汰可以激励老师提高教育质量,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。


还有大部分网友积极参与,指出了提升教育的更多建议。

应该对教育行业保持透明,由学生、大众共同对教育行业和学校进行监督。





Response

官方回应

►教育部于5月14日发布通知,

针对基础教育,清理整治12项不规范办学行为。

其中包括:严禁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考核排名、下达升学指标,对教师进行排名、奖惩。


所以这次的末位淘汰

究竟是一场闹剧

还是一次试水呢?

大家有什么看法

在留言区一起讨论吧!

反对

VS

赞成

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,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”等等教育名言,老师们听着耳熟吗?在许多教师的朋友圈,热传着一条“最坑老师的教育名言排行榜”,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共鸣。

1

NO.1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。

坑师指数:★★★★★

曾经,以为自己当了老师,真的会浑身上下闪闪发光,处处受人尊重。

当上了老师才发现,其实根本就没有人理你。就算有人扫你一眼,目光里也往往透出轻视,让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
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到底是啥咱不知道,但至少在这个社会,当个或大或小的官员,做个或丑或俊的明星,成为或真或假的大款,都要比教师光辉得多。

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教师,用清贫、小气、拘谨、斤斤计较、没见过世面、挣得少、社会地位低,都可以,但肯定和光辉两个字沾不上边。

这样的一个职业,却被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,只能是两个字:忽悠。

2

NO.2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

坑师指数:★★★★★

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,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,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;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,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!”甚至有特级教师这样说道。

老师为何最反感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”?

这个排名第一,应该说实至名归。

网上有一个叫做“等咱老师有了钱”的段子,第一条就是“等咱老师有了钱,悬赏100万通缉那个说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’的家伙,让他来教教50个参差不齐的学生,看他能不能把他们都培养成四有新人!”

孔子当了一辈子老师,也只是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而已。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尚且如此,你让我们教谁谁成才,那简直就是扯淡。

其实谁都知道,说这话的,都是那些从来不用去教室讲课的人。反正站着说话腰也不疼。下次要是听到谁再说这话,我肯定会告诉他:别整那没用的,你先当几年班主任试试!

“教好”又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。并不是要求把所有学生都教成爱迪生和爱因斯坦,而是坚定教育信念。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,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。

郑启乐是一名学校的教师,工作之初,他就时常在各种会议和讲座上听到陈鹤琴先生的名言: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”这成为郑启乐职业生涯中最初的成长动力。

但理想敌不过现实。工作中固然有收获,有成就感,但一切似乎永远也不能完全让人满意。

我无法教好所有的学生,成绩差的依旧大有人在,有不当行为的也为数不少。更让郑启乐困惑的是,家长往往认为,老师理所应当把他们的孩子教好。

“我反思自己的专业水平确实还有待提高,但足够优秀的老师就真能解决所有问题,教好来自形形色色家庭的学生吗?”郑启乐说。

3

NO.3 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
坑师指数:★★★★

本来,人家李商隐说的是恋人间的思念,至死方休。而现在有人用来形容老师,则显得不太人道。

我就不明白,当老师就当老师,教孩子就教孩子,伟大就伟大,为什么非得拿命来打交道,一定要耗得油尽灯枯才行?

正如笔者在《真希望,老师能是一只小灯泡》一文中所说,拿蜡烛来比喻老师,未免过于残忍。老师可以照亮别人,但无须燃烧掉自己。

老师更应该做一只电灯泡,能够给别人带来光明,自己也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电流供应。因为,老师也是有血有肉有生命、有家有口有感情的人啊!

4

NO.4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。

坑师指数:★★

现在已经有了一个高大上的词,叫赏识教育。而且,一般还要引经据典,说一说陶行知“三块糖”的故事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

就算故事是真的吧。但陶行知以校长的身份单独在校长室教育一位犯错误的学生,和教师在教室面对五六十名甚至七八十名学生有着本质的不同。

如果某位同学上课违反了课堂纪律,是批评制止,还是对他赏识一番给他几块糖吃?答案不言自明。如果犯了错误还给糖吃,课堂非反了天不可。

问题是,自从教育开始赏识,家长以及学校领导就不再允许老师批评学生,一旦违反,可没有人赏识或者夸奖老师,老师肯定要吃不了兜着走。

这老师有委屈了,你说找谁去?

5

NO.5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清贫,选择寂寞。

坑师指数:★

每一个职业,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,每一个人,都有为家人提供更丰富的物质生活的责任。

老师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,凭什么就要求老师必须要清贫、要寂寞?将老师和清贫划上等号,让老师安于清贫,这对老师是不公平的。

6

教育万能论该过时了

实事求是地说: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,是片面的说法,是对大部分老师自尊心的伤害。”长沙长郡梅溪湖中学校长、特级教师刘欣说,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,不是谁单方面的事情。这句名言只看到了老师的影响和作用,片面强调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,而忽略了学生群体自然存在的参差差别。

其次,它夸大了教育的效度。教育不是万能的,学生是否成才受学生本身、家长、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。

在应试教育的语境中,“教好”被理解成让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,甚至都考上重点名牌,而这只是在“应试教育”的环境下形成的片面认识,犯了思想上绝对化的错误。

7

老师喜欢的“教育名言”

@卡尔·雅斯贝尔斯: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

@泰戈尔:不是铁器的敲打,而是水的载歌载舞,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。

@鲁迅:教育植根于爱。

@亚里士多德:教育的根是苦的,但其果实是甜的。

@叶芝: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且点燃一把火。

@蔡元培:教育者,非为已往,非为现在,而专为将来。

老师,你最喜欢的一句“教育名言”又是什么呢?

15G备考资源,随问随答,专题设计,优质课件,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


注: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、中学地理研究、中学地理课、匠心地理、轻轻松松学地理、高考地理、讲地又讲理、老丁侃地理、星球地理、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,在此一并致谢!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,点击阅读原文,获取更多内容。

顺手点击文末四符


分享收藏在看点赞

这是我们坚持不断

持续不停更新动力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每日经济西藏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每日经济西藏 xz.tjxsju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